半岛“如康家园”里的就业梦

  新闻资讯     |      2023-12-05 10:17

  半岛“如康家园”里的就业梦让有劳动能力者实现就业,是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一条根本途径。5月18日,青岛西海岸如常残疾人培训就业基地里,22岁的姑娘李凤正认真地从事着组装家电线束的工作。在她的身边,母亲周风丽一边守护在女儿身旁,一边帮助她在线束上做好工作标记。对于这对母女来说,培训基地不仅是一个工作 “车间”,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如康家园”。

  如康家园是山东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如康家园寓意为残疾人提供一个如同健康人群一样快乐生活、劳动、康复、交流的家园。青岛西海岸新区如康家园自去年开始正式运营,目前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学员近40人,主要从事手工加工类生产工作,以组装家电线束为主。

  “孩子在这里工作半年多了,一个月能挣近3000块钱。”作为一个智力发育障碍孩子的母亲,如今看着女儿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份收入,周风丽的内心觉得特别踏实和满足。

  周凤丽的女儿李凤在西海岸新区特殊教育中心上了9年学,随着毕业日子的临近半岛官方网站,作为妈妈的她开始为走出校园的女儿担心起来。由于女儿智力方面的原因,在社会上和他人沟通存在很大障碍,想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半岛官方网站。而为了常年照顾女儿,多年来周风丽自己也远离工作岗位成了全职妈妈。每当想到离开学校“保护”的孩子最终要进入社会,作为母亲的周风丽总会为女儿的未来担忧和发愁。

  “真没想到,女儿能有机会从事一份正式的工作。”周风丽说,西海岸新区的如康家园成立后,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女儿李凤学会了组装线束的工作并走上工作岗位。“她现在很愿意来这里上班,觉得氛围很友善,大家都很亲切。”周风丽说,女儿为人老实,也总是笑呵呵的半岛官方网站,在如康家园里工作她感觉很开心,这里没有歧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压力,大家都很认真地对待来之不易的这一份工作。

  由于行动能力的原因,女儿李凤在一些精细操作上仍有一点困难,工作效率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周风丽每天都来工作间帮女儿做一些工作上的事,让女儿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看着女儿在工作时认真与专注的样子,以及平日里和同事之间能够微笑地进行简单交流,周风丽感觉很是欣慰与满足。以前周风丽几乎24小时守在女儿身边,如今女儿白天来到如康家园上班她感觉很是放心,中午孩子在这里吃午饭,她也有空腾出时间外出办一些自己的事情。

  和周风丽一样,对于许多特教学校孩子的家长来说,能让孩子毕业走出校园后有机会实现就业,都曾是一个不敢想象的“梦”。

  当天,西海岸新区特殊教育中心的三十多位学生家长怀着关切与好奇的心情来到如康家园,亲自参观并考察这里的工作环境情况。有的家长早晨七点多钟就来到学校集合,就是为了想尽办法给孩子的未来寻找一个可靠的出口。

  参观过程中,在一间间辅助性就业室里,家长们看到了和自己孩子一样身有残疾的学员们,正认真地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着。一些家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位自闭症患儿的母亲连续提出了多个她最关心的问题,仔细询问这里的工作情况、安全情况以及福利待遇等情况。

  “如康家园内的残疾学员全员缴纳社保五险,他们的工作内容简单而安全。”如康家园负责人董艳玲表示,如康家园主要接收年龄段在16至45周岁的残疾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群体都可以接纳,有些条件则需开具医院的相关证明。

  “目前许多残疾人在这里从事线束组装工作。”董艳玲说,电子线束的应用非常广泛,且多头线束的组装很难被机器取代,日常生活中的空调等家用电器都需要线束作为连接,订单量较大且稳定。随着学员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对线束行业的进一步了解,现在基地可以承接汽车线束、金融设备线束的订单。

  “残疾人就业能力有限,学习一个项目的时间往往需要普通工人的好几倍。”董艳玲表示,如康家园内从事的线束组装项目上手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而且不用动刀剪,安全性也有所保障。与此同时,基地会根据学员不同能力情况合理分配岗位,让每个学员都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目前,在西海岸新区如康家园内的学员人均工资在2500元左右,部分就业能力好的学员可达到3000元以上。从原先完全需要靠家人照顾,到一定程度上可以自食其力,残疾学员通过劳动让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有的学员拿到工资后懂得感恩,过年时专门给家里买了年货,还为父母送上了礼物。”董艳玲说,很多学员通过勤恳工作,自己的精神面貌和自我价值感都得到了提升。

  当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特殊教育中心与西海岸新区如康家园还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共同为实现残疾学生就业创造平台搭建桥梁。